香港地铁logo是香港公众最熟悉的识别形象之一,其始终不落伍于时代的奇葩造型和强烈个性,广受业内设计们喜爱;在讨论各大城市尤其深圳地铁形象设计时,香港地铁logo更作为“垂范”被频繁提及。 
香港地铁(英文:Mass Transit Railway,MTR)曾经是香港两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,已在2007年12月2日和九广铁路合并成"港铁"。自 1979年开通至2007年两铁合并期间,香港的地铁由地铁有限公司(现称香港铁路有限公司)营运,发展成一个有7条路线,全长91.0公里的铁路系统网 络,共有53个车站,其中14个为转车站。港铁被公认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铁路系统,以其安全、可靠程度、卓越顾客服务及高成本效率见称,平均每周日的载客量约四百万人次。
一九七五年成立时,当时的地铁公司使命是为香港建造及经营一个铁路系统,採取审慎商业原则运作,配合本地的公共交通运输需求。当时香港政府是唯一的股东。在二零零零年六月,地铁公司注册为有限公司,之后香港特区政府出售地铁百份之二十三的股份,并于二零零零年十月五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。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二日,由政府全资拥有的九广铁路公司所经营的网络合併由地铁公司营运。地铁有限公司的中文名称更改为香港铁路有限公司(港铁公司)。这也标志著香港铁路发展的一个新里程。 关于港铁标志设计,下面这段诠释文字散见于各网站:香港地铁的标志由著名设计师李永铨设计,标志的含义为:1、表示香港本岛与九龙半岛之间有地铁贯通;2、表示轨道交通的两个车站与一个区间;3、字型类似中国“寿”字的古体,喻平安吉祥之意。 1、2说出此标识将浓缩图形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的魅力,而3因人而异,标志艺术往往能给人留下极大想像和解读空间;如某著名设计师认为其有“米”字旗的殖民地文化反映,而对于上述和流传的作者部分,则有对之否定或不确定回答——年代(龄)上不对,问过香港资深同行,均表示不清楚、不可考等。 问题来了,在很多严肃专业的标志设计参考书中都有介绍的这枚驰名商标,到底谁设计的?
香港铁路有限公司采用的标志,乃于1975年地下铁路公司创立时所设计,公司标志最初并没有颜色,只有上下两个相反半圆加上一条直线中间穿过的徽号,及旁边的“地下铁路公司”中文或英文字样,其徽号构思源自汉字“木”,蕴含力量、稳健与增长的意思,象征着当时地下铁路贯通一水之隔的港岛与九龙。
为配合香港社会的不断进步,这标志于1996年亦换上新面貌,除保留原有徽号外,更改为加上“地铁公司”的中英文字样,充分体现香港作为一个国际性都市的坚毅进取特质。
港铁公司为配合与九广铁路的两铁合并,于2007年尾将公司徽号旁边的“地铁公司”的中英文字样则改为“MTR港铁”,并沿用至今。
香港平面设计比内地起步早20多年左右,从六十年代开始至今已逾半个世纪历程,他们带领和推动了近50年远东设计,对于香港创意产业发展贡献巨大。七十年代中期,正是香港平面设计整体水准快速提升期,诞生出一个至今被津津乐道的优秀LOGO并不奇怪。
但笔者妄猜,也不排除和内地至今都普遍的内部管理设计下产物的可能,即偶然但幸运地构思出这个精妙提炼、抽象表达、极简风尚图形,经过品牌视觉系统的不断优化应用和时间考验,其经典性逐步得到强化和公认。 另外,关于港铁应用字体的一段资料: MTRSong是香港地铁公司设计并专用的一款宋体。MTRSong作为香港地铁之专用的标识字体已有一段长时间,而研发的历史,今已不可考。曾经,香港地铁的各种标志、站名、方向指示,其中文字都使用此字体。据参与设计的字体设计师柯炽坚忆述,这可谓是“全世界唯一的中文地铁标志”。其特点是严格遵循《康熙字典》标准,比一般旧字形字体还要“旧”,例如“童”字、“龍”字的首笔作横,不作点或竖点。 两铁合并以后,大部分MTRSong已被华康俪中宋所取代,字形向香港标准字形或台湾国字标准字体靠拢,而原有铁路站入口所标示的站名以及墙壁上浮凸的站名仍保留了MTRSong。 柯炽坚,蒙纳黑体和俪黑、信黑等字体设计者,是中文屏幕字体最重要设计师之一。上述文字亦提到"港铁宋"设计研发历史“不可考”,或也侧证了港铁logo设计署名,已成悬案。 |